在保险合同中,如果指定的受益人是“法定”,这意味着受益人是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确定的,而非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具体指定的某个人。在中国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》的规定,法定受益人的顺序和范围如下:
1. 第一顺序:配偶、子女、父母。
2. 第二顺序: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
继承开始后,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,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;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,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
这里所说的“子女”包括婚生子女、非婚生子女、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;“父母”包括生父母、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;“兄弟姐妹”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、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、养兄弟姐妹、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。
当保险合同中受益人指定为“法定”时,如果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,保险公司将根据上述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,把保险金支付给相应的继承人。这种方式虽然简便,但可能无法完全符合被保险人的意愿,因为被保险人无法具体指定谁将获得保险金,也无法确定每个受益人获得的具体比例。因此,在购买保险产品时,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将受益人指定为“法定”或具体指定某个人。
有任何保险问题,请直接扫码咨询我!
